超声在人体软组织中的传播速度,每个超声医师都耳熟能详的数值,平均值为1540m/。第一个测量出这一数值的人乔治·路德维希(GeorgeDöring Ludwig)。这一数值一直沿用到今天。乔治·路德维希于1944年在圣文森特学院获得化学学士学位,于194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医学学位。毕业后,在1947年至1949年期间,路德维希在马里兰州贝瑟达的海军医学研究所担任中尉。在那里,他开始使用A型工业探伤设备(最初是用斯佩里反射镜)对动物组织进行实验。路德维希使用反射性脉冲回波超声方法,设计了一些实验来检测动物组织中异物的存在和位置,特别是对胆结石的定位,类似于雷达和声纳在探测外国船只和飞行物体时使用的方法。将超声波技术发展成一种实用的检测胆结石的技术。本文地址:http://www.04007.cn/article/1031.html,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949年,他发表了一份长达49页的报告,系统介绍了利用超声脉冲回声技术实现人体内部器官和病变的定位和探测的方法,其中提到了超声在软组织中的平均速度的测定过程。知晓超声在软组织中的传播速度是超声定位的基础,可以说乔治·路德维希这一工作是后来各种超声诊断仪器应用的先驱工作。1950年,乔治·路德维希将这一工作发表在《美国声学会杂志》上。乔治·路德维希后来发明了一种叫做"UltrasonicLocator"的商业化的超声诊断仪。不过,乔治·路德维希显然不是一个商业人才,他的雄心勃勃的商业计划以失败而告终。之后,路德维希在麻省总医院等机构专注于代谢、内分泌和分子疾病,并在异常的血红素、卟啉、吲哚、钙磷酸盐代谢、甲状旁腺疾病和天生的代谢异常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1973年,路德维希因突发脑出血而去世,年仅51岁。这位英年早逝的超声医学先驱没有赶上超声诊断的黄金年代。本文地址:http://www.04007.cn/article/1031.html,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超声波设备的商业使用可以追溯到1963年,此时,B模式(“辉度模式”)设备已经发明,使检查者能够获得可视化的直观的二维图像。到了1970年代年代中期,“灰阶”(Kossoff,Garrett))的引入,直接导致实时超声波扫描仪的发明。十年后,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设备的发明,使血液的流动变得可视化。超声诊断从结构评估进入了功能评估的时代。本文地址:http://www.04007.cn/article/1031.html,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超声在人体软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平均值让我想起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一个是1540m/s,一个是340m/s。340m/s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而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1450m/s,声音在海底深处传播的速度为1500m/s,声音和超声都是声波的一种,这个1450、1500和1540的很接近啊。本文地址:http://www.04007.cn/article/1031.html,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04007.cn/article/1031.html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手机访问本页请扫描右下方二维码.
![]() |
![]() |
手机扫码直接打开本页面 |